合作热线:400-996-6601

服务热线:400-052-1690

让阅读更高效,让作文更简单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er.htm

从历次国学热中看中国文化

责任编辑:新斯文国学语文     更新日期:2016-06-24
一股国学热,出现了像王国维、章太炎、梁启超、陈寅恪等国学大师;在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又掀起了两股国学热;不久前论语心得的流行,标志着又一轮的国学热的兴起。而如今,国学热随着国家时代的变化又风平又浪起。这时候,作为新斯文教育者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中国的优秀古典文化应该何去何从?我们现在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文化与国学】
在古代汉语中,“文”的本义为“纹”,意义之一是礼乐制度。《论语·子 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化”作为后缀,表示某种性质和状态。化的古意之一指生,造化,自然界生成万物的功能。《礼乐》:“和,故百物皆化”。所以,文化意思是一整套对人有巨大影响的礼乐制度,也就是社会价值体系。在西方,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被解释为耕作土地(husbandry),或者可以理解为对自然物生长过程实施管理。在文化人类学理论看来, “文化是人类一 套共享的理想,价值和行为准则”,由抽象的价值、信念、和世界观构成。综合东西方对于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含义是中国古代人民共同遵守的,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的一套礼乐制度与价值体系。
 
【国学与文化传承】
 
纵观国学的百年历史,每一次国学热都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分不开:每一次国学热都是发生在东西方文化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 这一方面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国人的迷茫与思考。古典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如果不是有人恶意的强加消灭是不会消失的。只是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渐渐被人们所淡忘。面对强势文化,也就是美国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古典文化显得很弱小,但是依然存在。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国家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艺术后继无人。虽然说这几年国家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很多高校也开设了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但是在现价段依然难以挽回局势。不过在以后的时间里,在下一波国学热中,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许可以重获生机。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list_artical-right.htm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foot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