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大赢家《觉醒年代》,为何深受年轻人追捧?

 

每年的高考试题,最能在网上引起话题讨论度的就是语文作文了,今年也不例外。

 

 

而今年的高考作文,让之前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又一次被封神!

 

 

连央视都发起了投票,大多人都认为,看过《觉醒年代》的考生应该更容易下笔。

 

 

甚至有网友直呼:

“《觉醒年代》是今年作文的素材库吧!”

“感觉今年高考题就是《觉醒年代》观后感……”

“赶紧去补片,万一中考或者期末也能考到,就赚了!”

 

 

不得不说,这届高考的作文题,与《觉醒年代》实在太有缘分了:

 

早在高考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就大胆预测:今年高考,一定会有与《觉醒年代》相关的题目。

 

 

而在高考后,不少年轻人在第一时间大呼:押中高考作文题目的《觉醒年代》,不愧是yyds(永远的神)!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开始感到好奇了: 

 

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剧,让看过它的年轻人,在读完高考作文题目后,纷纷发出了“这题我会”的感慨? 

 

 

01
 

看过《觉醒年代》的人,

 是高考作文的最大赢家? 

 

先来回顾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概括一下主题就是:主旋律、理想、新时代青年。

 

 
 

 

 

看这主题,简直与《觉醒年代》不谋而合!尤其是全国新高考I卷,毛泽东的《论体育之研究》,几乎在剧中有着非常完整的展现。

 

 

剧中不但讲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等重大事件,还刻画了陈独秀、李大钊、陈延年、郭心刚等热血青年的形象。

 

其中出现的人物、事迹以及大段台词,有不少都可以直接引用成为高考作文的论据。 

 

不少考生说,自己将这部剧里的历史人物作为写作素材,借鉴了剧中那些慷慨激昂的爱国陈词。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这道来自全国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目,更是在《觉醒年代》中多次出现:

 

在剧中,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写下了这篇《体育之研究》,让当时还只是学生的他崭露头角,受到了陈独秀的青睐,后来又受到《京报》社长邵飘萍的邀请,在新闻学研究会上认识了不少有志之士...... 

 

 

当然了,即使看过《觉醒年代》,考生也只能对剧中的人物与历史事件产生一个大致的印象,如果没有对背后的历史进一步挖掘,也未必能凭此在考场上写出一篇深度好文。

 

但这些网友一看到高考作文题目,就能马上想起《觉醒年代》,并真情实感地进行安利,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部剧是多么深入人心,值得一看。

 

 

 

02

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

 

在《觉醒年代》的幕后纪录片中,总制片人刘国华表示,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百年前的历史画面,剧组大大小小共布置了近350个主要场景。

 

为了呈现一百年前老北京尘土飞扬的状态,剧组还将近300米的水泥地全部垫上了黄土;为了还原位于箭杆胡同的陈独秀住处,剧组将其门口20多米的路全部铺了渣土、黄土以及碎石,还用马车来回压了三天,才压出了车辙印。

 

 

“这不仅是一个场景,也是一种隐喻,(在当时)我们不变的车辙,要如何去面对西方的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

 

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以至于我们很难从一张黑白照片、几句生平记叙里,了解这些人物从鲜活的少年到冰冷的墓碑,走过了怎样波澜壮阔、英勇无畏的一生。


然而《觉醒年代》的成功,或许正如豆瓣上的一条高赞评论所言,就是赢在了足够真实。 

 

 

它将百年前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那些觉醒少年的满腔热血: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未必深有体会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03
 

契合年轻人史观风向的转变

 

如果《觉醒年代》早几年播出,很可能不会流行,甚至招致差评。

 

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官方表述与大众舆论经常处于分离的状态,官方叙事对社会大众来说往往缺乏经验性的、可感知的影响力。

 

在文艺作品中占据主流的往往是精英史观和“民国范”的美化想象,这种叙事对中国革命采取解构和消解态度,其叙事主体以文化精英为主。

 

知识,尤其是历史,不该是抽象的,应该是具体可感的,历史人物也不该是一个片面而单一的宣传符号,他们更应该是生动的、立体的、有血有肉的。

 

《觉醒年代》的“破圈”,恰恰是契合了这些年社会舆论风向的转变。

 

 

随着近几年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一代的成长,那些鼓吹西方精英体制,宣传崇洋媚外的公知言论越来越难以立足,不难发现,我们真的自信起来了,觉醒年代这样的剧,就是写着两个大字:自信!


尤其在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中,与中国高效的防疫措施相比,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严重滞后、拖沓的防疫政策,频频增长的的患疫感染人数,彻底粉碎了被鼓吹起来的欧美好印象,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加明确直观的感受。


在这种背景下,描述中国社会主义萌芽时期的《觉醒年代》,理所当然成为当代年轻人追捧的热剧。

 

 

而《觉醒年代》中革命先驱坚韧追寻救国良方的行为,让百年后的年轻人感受到了贡献和守护的力量。

 

这部剧不仅让课本上的人物“活”了起来,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与这群人共情,才更能理解他们的精神,以及他们所坚持的信仰。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像《觉醒年代》这样的好剧,带给孩子全方位的滋养,让他们在对历史的了解中,丰富知识储备和历史积淀,而这些积淀和滋养,带给他们的不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而是对人格的培育,引领他们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关新闻